发布日期:2025-07-06 06:26 点击次数:119
6月26日晚,小米汽车旗下首款SUV车型小米YU7正式上市,3分钟20万辆、1小时28.9万辆的销售奇迹,不仅刷新了汽车行业认知,更成为中国智造蓬勃发展的生动注脚。这一成绩背后,是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显著成效,也是核心技术驱动下的必然成果。然而,在迈向智造强国的征程中,机遇与挑战并存,如何破局前行,成为当下关键课题。
近年来,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果斐然。高铁网络纵横九州,“中国速度”惊艳世界,“朝辞白帝彩云间,千里江陵一日还”的诗意畅想如今已成为百姓日常出行的真实写照,这背后是高速列车动力系统、运行控制系统等核心技术的持续突破。5G通信网络覆盖全国,赋能千行百业,源于华为等企业在基站设备、通信芯片领域的创新深耕。航天领域“嫦娥”探月、“天宫”驻空,彰显着我国在航天动力、轨道控制等硬核技术上的深厚积淀。武汉华星光电打破国外显示面板垄断,以Mini-LED、AMOLED等前沿技术,推动“湖北造”走向全球。这些成就无不证明,数字化转型正驱动中国智造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光芒。
但不容忽视的是,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仍面临诸多挑战。在关键核心技术驱动层面,部分高端芯片、工业软件等领域仍依赖进口,关键技术难题亟待解决。基础设施支撑方面,工业互联网、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在区域间存在不平衡现象。服务体系保障方面,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体系尚不完善。高质量要素赋能方面,复合型数字化人才短缺、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制约着转型进程。这些困难如同前行路上的“拦路虎”,亟待多方协同攻克。
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,实现制造业智能化升级,需构建全方位、多层次的协同推进体系。应加强顶层设计,出台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数字化投入。完善基础设施建设,缩小区域间数字鸿沟。市场主体要发挥能动性,企业尤其是龙头企业应主动承担技术创新重任,如小米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、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持续投入,为行业树立标杆。技术研发层面,要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,强化产学研合作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。要素赋能上,需加强数字化人才培养,拓宽融资渠道,为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。
小米YU7的火爆热销,彰显着中国智造的崛起,我们看到了希望,也清醒认识到挑战。“千淘万漉虽辛苦,吹尽狂沙始到金。”只要从关键核心技术驱动、基础设施支撑、服务体系保障、高质量要素赋能等方面协同发力,中国智造必将突破瓶颈,在数字化、智能化浪潮中勇立潮头,续写更多让世界瞩目的辉煌篇章。
稿源:荆楚网(湖北日报网)
作者:王逸(武汉市江汉区“西北湖学社”网评团队、区委社会工作部)
责编:袁莉莉【责任编辑:伍佳佳】
下一篇:没有了
Powered by 大发带人回血的导师是真是假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